跟著手繪地圖到東京23區散步,看懂東京的過去與現在

 

文:泉麻人  圖:村松昭   轉載自《大東京23區散步》一書(時報出版)

▲圖1_墨田區之一

 

墨田區之一兩國.東京晴空塔.向島.玉之井

晴空塔腳下(搭配圖1閱讀)

從兩國地域轉進本所、東駒形的巷道,繼續往北方走,進入視野的晴空塔便越來越巨大了。

本書連載時還在建設中的晴空塔,在二○一二年五月二十二日開幕。一如西側跨越北十間川的橋叫東武橋,這一帶以前是東武鐵道總公司與貨物專用鐵道所在,戰爭結束後,建設了水泥工廠,所以也立了「生水泥工廠發祥地」的紀念牌。

結合東武的「東京晴空塔」(舊業平橋站)站與京成(半藏門線)的押上站,下層為晴空鎮的共構長形購物商場,從東邊的半藏門線,搭上挑高式手扶梯到樓上,玄關口有「Samantha Thavasa」,樓上有ZARA……雖然好像還置身在表參道或澀谷,不過東武車站側可看到御徒町的二木菓子紅色招牌,微微感受得到下町的風情。

晴空塔本體的入口在四樓,買了約兩千日圓(成人)門票,坐上電梯(像是東京鐵塔,看不見外面),到達高度約三五○公尺點的展望樓(展望臺)。這個展望臺為三層結構,再付約一千日圓,可在四五○公尺高的展望迴廊自由行動。算了,既然都來到這裡了……所以大多數人都會付出相當於三千日圓去眺望外景。

關於東西南北的景色,單行本寫得較為詳細。總之,空氣清澈的話,西北可見富士山,北方可見筑波山,即便多少有些雲霧,還是能清晰看見東邊的迪士尼和幕張新都心一帶。我和村松畫師興趣盎然的尋找在江戶川區造訪過的「船堀塔」。

另外,晴空塔下層的景點中,「墨田水族館」意外的大受歡迎,另一個「郵政博物館」也十分充實,相當於繼承大手町原有的遞信綜合博物館,展示了世界各國大量的郵票到歷代郵遞筒、郵務局員的制服、平賀源內發明的起電器……等包羅萬象的郵局、通訊相關的趣味資料。對啦,本來丸之內的KITTE才應該設置這個空間嘛……

晴空塔北方,隅田川邊擴展開來的是向島的地域。尤其是舊時的墨堤通,現在名為見番通的沿線,有幾家老式的料亭。現存的見番(藝妓管理所)旁有一家以「鮮果汁與全麥麵包」為賣點的喫茶名店「角落」,正好就位在十字路口的轉角。店面漆成黑色,頗有女巫魔法屋的味道,但一走進去,沒見著女巫,只有一位體格結實的第二代老闆,長得略有胖哥味道的他,沒想到相當健談,據他所說,這裡原本是料亭的人力車放置處,上一代老闆在美駐軍之間頗有人脈,於昭和三十三年開了店(他有咖啡豆和水果的進貨管道)。戰爭結束後,向島花街因美軍高級軍官的進出熱絡而昌盛,泡沫時期成為竹下登的創政會根據地︙ .似乎頗有歷史。巔峰時期有四個見番,但現在只剩下一個。然而儘管現在以兼職為主流,旗下仍有三百多名藝妓。今後,藉著來下町參觀晴空塔的中國富豪觀光客,也許能讓花街高峰再起吧。

見番通在弘福寺再過去與墨堤通匯合,不過若是直接切進巷子,又出現曲折的路徑,來到充滿懷念氣息的商店街了。這條路以前叫做「鴿子街」是戰後的紅線地帶。北區遭到戰火波及的玉之井(私娼)業者遷移過來,從戰爭結束到賣春防止法施行的昭和三○年代初,有一段極短的娛樂街時期。在永井荷風的筆下(《春情鴿子街》),成了戰後時代的流行景點。

▲圖2_澀谷區之一

澀谷區之一澀谷站周邊.代官山.惠比壽

(搭配圖2閱讀)

澀谷區的散步,就依據傳統,從八公像面前出發吧。

這隻秋田犬八公,最初是帝大農學博士的家犬,博士住在松濤,天天到駒場的農業試驗場上班,大正末年過世後,八公還是經常到熟悉的澀谷站前等候,因而人們讚譽牠是「忠犬」。

這件事經由《朝日新聞》的報導披露,八公一夕成名,昭和九年完成銅像,但第二年牠卻悄悄死在町外的酒館前(換句話說在牠生前就已建有銅像)。現在的銅像是戰後重建的第二代,配合廣場修建,位置也遷移了好幾次。

在八公像的側邊保存的五○○○型電聯車,是昭和二年,東橫線通車時的熱門車廂,當時八公還在世。雖說它是將單節車廂截成兩半的形式,但在昭和時代後期,它以綠蛙的暱稱,一直是東橫線的招牌電車。從對面蔦屋二樓星巴克看出去的景觀,已成為不可抹滅的站前風景。

近期猜謎節目頻頻利用這個題材,應已廣為人知了吧。昭和二十六年時,這八公廣場的上空曾有纜車通行,「雲雀號」遊覽纜車從東口的東橫百貨屋頂,通往玉電大樓(現在的東急西館)屋頂,不過時間不滿兩年就停駛了,在電影《東京的酒渦》中上原謙和丹阿彌谷津子曾留下搭乘纜車的寶貴影象(但實際上限兒童乘坐)。

忠犬與天津甘栗從這八公前廣場環顧的街景中,說到屈指可數的老店,應該是現在仍在固力果霓畫廣告下立起招牌的「三千里藥品」吧。它旁邊的古老天津甘栗店也還在經營著。

我向天津甘栗店窗口的老爹搭話,意外的發現這店與三千里藥房的關係。

「最初是賣天津甘栗賺了錢,才開起了藥房。與中國的三千里拉點關係。」

原來如此,也許也包含了將「十三里(番薯)比九里(栗)更好吃」……這句俗話飛躍數十倍的打趣意義吧。(據說番薯在江戶時代從中國傳入日本,為了宣傳烤番薯的美味,便打出十三里的廣告,表示比栗子(與「九里」同音)多四里之意。)

進入三千里藥品的網頁了解其沿革,依文內記載,公司設立於昭和三十七年,創業於昭和二十七年。成為藥局應該是在昭和三十七年吧。不過我從手邊的電影DVD中發現了極為有趣的影象。根據丹羽文雄小說,女星田中絹代執導的電影《戀文》,製作於昭和二十八年。故事描寫某戀文橫丁(戰後,為美軍寫情書的代筆店)的故事。主演的森雅之走在澀谷站前的街頭一景,清楚的映出「三千里」的招牌。

沒有「藥品」兩字,而且外貌頗似餐廳,所以也許當時是間門口賣天津甘栗的大眾食堂。

這店雖然在八公前經營多年,但過了中心街的入口,數店連棟的「西村」也是澀谷的水果老店(東急文化會館的店鋪也很有名,裡面掛著水澤昭剛出道時的廣告海報),走到一○九的岔口時,一個物件吸引了我的目光,心裡冒出了「咦」的問號。

一○九的大門前還是聚集了該種風格的辣妹(不過,比起幾年前金髮曬黑的時代更講究的感覺)人潮,不過我注意到的是旁邊服飾店窗口掛的「 MITSUMARU」招牌,這「 」的標誌,我還有印象,一定是以前這兒「三丸洋品店」的繼承者。

前面提到的《戀文》電影中也掠過這裡,在我高中時代(七○年代),它位在搭成拱廊的分岔路口。在大喇叭牛仔褲流行的時候,一個搖滾風的朋友帶著我,來這兒物色縫在褲襬的花紋刺繡。此外,手邊的《東京今昔相簿》(由我監修)DVD中,也記錄了昭和三十三年當時珍貴的全景。

童裝、女裝、長褲……整個店裡貼滿的品項價格外,最引人注目的是掛在平房屋頂的大型電影看板。《日蓮與蒙古大來襲》的聳動標題作品,畫著很像勝新太郎的明星(也許是長谷川一夫),登載的上映影院有「提亞特爾(THEATRE)澀谷」「澀谷大映」,前者位於百軒店,後者位於榮通(現在的文化通)。總之,以前澀谷有很多經營鈕扣、刺繡、線……等小東西的洋品店。話雖如此,從八公前到道玄坂的路上,左手邊「丸韓」洋品店的舊大樓,也在二○一三年秋天終於關門了。

代官山的天狗與蔦屋

代官山應該不用我一一細說了吧。不過,八幡通的NTT再過去,跨越山手線上方的猿樂橋前,轉往澀谷方向之處,有道坡滿有意思的,叫做天狗坂。這是源自於菸草大王岩谷松平宅邸的坡道,明治時代,岩谷在銀座通開了一家超大的商店,因為店前放了紅色天狗造型物而成為話題,後來因為專賣法的實施,他退出菸草業,考慮提升日本人的體質,便在這裡定居,同時開設了廣大的養豬牧場,努力生產豬肉。從七○年代的住宅地圖來看,周邊還可見「天狗壽司」、「天狗莊」等物件,可知這名字在很久之前相當廣為人知。

代官山地區裡,必須記述一下「蔦屋書店」,它是我第一次採訪散步之後才出現的物件。一般而言,大家早已熟知「蔦屋」是家錄影帶和CD的出租店,但它最初是八三年從大阪枚方站前開的書店起步,所以說代官山的蔦屋是家重操舊業的店鋪。

在以前曾是西北航空附泳池的員工休閒中心與NTT公寓並立的廣闊用地上,蓋起了三棟建築組合的優雅書店主體與設有庭園的餐廳、專業級相機行、帥氣的自行車行、高貴的寵物用品店……等,只要一踏進這個區塊,彷彿就化身成休了假,走在南加州休閒勝地的高級知識份子。

方正三棟樓內的一樓部分,幾乎全是書籍區,一般文藝暢銷書在一個區內堆成小山,幾位專業選書員過濾的專業書專櫃,構思相當有想法。料理、建築、設計……尤其是汽車書籍的專櫃,密度爆表。與汽車相比,暢銷線的鐵道書卻只有寥寥幾本……這部分與神保町大不相同。在隔壁星巴克飄來的苦澀奶香中,戴著JINS 名牌眼鏡的假掰編輯,一面操弄著平板在閱讀(站著讀、坐著讀隨你便,也是這裡的賣點)。

書籍櫃雖好,但我最常使用的是設於正中央二號館二樓的休憩廳(按三浦按針的書庫形象規畫,取名為Anjin)。這裡的架上,整齊陳列著《平凡Punch》、《an·an》、《POPEYE》、《太陽》、《Music Magazine》等六○至八○年代流行雜誌合訂本。它不像近年的笨拙圖書館那樣,還要指定年代或號數,或一一搜尋,所以,想調查七○年代開始到泡沫時期的大小事時,真的相當便利。

不只是書,在這個休憩廳的兩側,一號館和二號館的二樓是DVD和CD專櫃,尤其是用心搜羅了六○年代抒情搖滾風格的音樂CD區,充滿了令澀谷系大叔感動流淚的風情。

 


大東京23區散步》(時報出版)

★達人推薦
資深媒體人、作家  野島剛 專文推薦
旅日作家  張維中
旅行作家  謝哲青

「泉麻人的城市漫步銜接了過去和現代,有趣地觀察了從老舊到新穎的景觀變化,穿梭於古今之間,把整座城市的變貌描繪得十分生動細緻。……依照書裡描述的地方,自己親自走一趟,肯定和一般走馬看花的觀光有著不同的樂趣。」–野島剛

用散步的方式,感受東京每條街微妙的不同氛圍;
看見最生動細緻的東京地理、歷史、文化面貌

達人級的城市導覽員泉麻人帶領你走遍大東京,
搭配49張村松畫師的手繪地圖,
從文化觀察、巷弄風情的視角切入,佐以歷史典故、名人軼事,
一次看懂東京的過去及現在,獲得連在地人都不知道的東京知識。

延伸閱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