茶道教室結合日常居家的溫馨小空間:看了讓愛喝台灣茶的日本人都羨慕至極!

新冠肺炎讓大家減少外出,增加了許多宅在家裡的機會,這種時候如果能夠擁有一個完美的居家環境,讓自己不管窩在家裡多久都不會感到無聊,還能夠感到身心放鬆,那就真的是再好不過了。例如以下這一篇轉載推薦的文章內容,擁有茶道年資11年的趙惠敏女士,她的居家環境雖然僅有14坪,但結合了日常起居和茶道教室,有境有靜有景,打造出一個習茶的理想窩。這環境對許多熱愛台灣文化的日本人來說,也會是羨慕不已的理想窩。


有境有靜有景,打造習茶的理想窩

 

●本文授權轉載自《在家CEO,賺進後半輩子從家開始:30、40、50世代,找出陪自己到老的工作與收入》一書/作者:林黛玲/原點出版

 

「跟惠敏學茶,不必正襟危坐、輕鬆自在又可以學到不少茶知識,她從坪換到坪,家中備有習茶區,旁有小廚房、前有美麗山景,這裡是他的住居也是他的茶教室,惠敏覺得這樣的空間大小很適切,氣氛剛剛好。」

 

與惠敏認識將近十年了,當時參加為期近兩週的自然環境設計課程,必須住宿,她正好是我的室友。她那陽光開朗的個性、豐富的人生歷練,讓我對她印象深刻。我們每隔一陣就聯絡一下,她後來在品茶這塊領域經營深耕、成為茶人。

她的學生來自各年齡層,有十九歲小男生、三十多歲的實習醫師、也有年紀比她大上一輪的家庭主婦。「只要你有喝茶,我們就可以交流。」不分年齡職業,只要學員願意,她都不吝分享,這是惠敏對教授茶知識的自我期許。

25坪換14坪,單身小坪數住居好輕鬆

 

說來也挺有趣,惠敏在跟我聊了她的搬家史後,發現自己約每十年搬一次。「二十七歲時我住在20坪的三房兩廳,三十八歲的我搬到28坪的兩房一廳。四十八歲的我,決定搬到14坪的一房一廳,可能會在此安住到老吧,我想。」她笑著說。

惠敏的家非常特別,本來是新店的度假飯店,房間都設計成度假套房的概念,租給旅客短暫度假休閒,但後來變更為電梯住宅社區大樓,原本的套房於是就成為單戶住宅。

我很喜歡他們的走廊,其空間可說非常奢侈,寬度少說有3公尺,窗外可看到大樓後方的森林,走廊通風十分良好、空氣清新,一打開自家大門就可以讓室內跟走廊對流。有些住家在走廊上擺了長椅,除了換鞋方便外、有時稍坐一下也可跟路過的鄰居打聲招呼!

提到小坪數的好處,惠敏說:「我以前很潔癖,只要客人一走就打掃全家,坪數太大覺得太累了。如今,搬到小一點的坪數,可減少整理清潔的時間。」她還要求自己睜眼閉眼,學會不要看到一點灰塵或毛髮就心神不寧,有必要時,局部掃除就好了。

家裡就是茶道教室,安靜無干擾

 

在惠敏接手之前,前屋主是延續飯店原本的格局:一進門是小客廳、接著是浴室,再來才是臥房。重視自然採光的惠敏,決定直接顛覆原有格局,玄關旁即為和室臥房,浴室位置不變,接著就是開闊又有採光的客廳與廚房,整合為起居空間。

「從25坪搬到14坪的家,我必須把好多家具、櫃子跟物品送出,好在保養得當,消息一釋出、朋友們都搶著要,很快就清空了。」剩下會用到的家具,主要是幾張櫃子、桌椅、床等,「我畫了張平面簡圖,把要搬過去的家具量好尺寸,用同樣比例剪成色塊,在平面圖上移動調整,找到最好的配置方案。」

格局調整後,這空間變得前所未有的優雅。

座落朝向東北側眺望山河、偶爾可以看到雲霧漫遊於新店溪上方,沒有西曬高溫的困擾,陽光漫射到室內,充盈整個客餐區。

「以前在外面教學,場地有時是主辦單位提供、有時是學員自找,在外承租場地,最怕的就是噪音,馬路施工、隔壁包廂太嗨等……這些都會影響到品茶的心情。我這兒樓上目前沒住人、左右鄰居也都偏好安靜,學員來這裡多有遠離塵囂之感,心也更容易靜下來。」

惠敏說,「在家教茶最棒的就是,我們討論到什麼茶,隨時都可拿出來泡。我也可以依照不同茶種來選用茶壺及茶具。」

學員最愛:茶生活、茶知識,用茶放鬆生活

 

曾經,朋友找我去參加某茶會,每區都置了長桌擺了茶席,茶席搭配佈景與打光,的確十分優雅好看。但當老師步上台前,原本有說有笑的大家趕緊收起了笑容、正襟危坐。老師表情嚴肅、也沒說什麼話,就逕自的泡起茶來。

對我而言,喝茶應該是生活的一部分,看到喝茶如此講究禮數,還真不習慣。

惠敏一對一品茶教學,相對輕鬆許多,學員小珍已經跟她學好幾年了,每個月都會專程從台北市區搭捷運來上課。「這是我每月的必備充電,來這邊不只是喝茶,這裡的環境、景觀還有人,對我而言都具有療癒充電的價值。」

小珍與惠敏之間的互動,不是師生的上對下、也沒有閨蜜間的黏稠友誼,她們是相互尊重關心、如老友般的交流。

那天我們喝了白茶、紅茶、龍井、普洱,試了陶壺、銀壺及鐵壺,同時我也學會如何姿態從容的兩指持杯、一指壓蓋倒出茶湯。

小珍與我們從品茶聊到產地、製法、旅行、家庭、人生,我聽著她們兩位分享著自己的經驗歷練,聞著杯底的茶香,感受到片刻的安心。無怪乎小珍會說這是她每月的充電,這不只是品茶而已,還品了空間、品了自身與友人的思考及話語。

 

帶外國客人走「台灣茶行程」,也到國外授課

 

惠敏的學員遍及全球各地,這也是她始料未及的。

她的台灣學員接受外國團體的委託,要體驗台灣文化,請惠敏規畫。幾次下來,惠敏做出了心得。她規畫的行程,能提供外國遊客可在短時間內體驗採茶、製茶及品茶。

惠敏在外國人中留下好口碑,有些獨立來台自由行、想接觸台灣茶的旅人,透過網路搜尋也找到了外國旅人參與惠敏課程的介紹……幾年累積下來,不少喜愛茶文化的外國人,一來台就會跟惠敏預約上課或體驗。

除此之外,惠敏原本在台灣的學員,有些因職位部門改動的關係,被調到國外,但又想繼續上茶課,也會請她出國教茶。

由於這樣的邀約,不論時間成本或體力成本都會加倍高,所以學員會支付惠敏全程交通費(機票、車票、住宿等),也會帶她認識當地對茶有興趣的朋友,雖然舟車勞頓頗為辛苦,但能推廣台灣的茶文化,對惠敏也就十分值得了。

有次她受邀到荷蘭授課,主辦單位辦了盲飲測試、透過盲飲選出最好的水。他們準備了各地水源及濾水器近種,用惠敏帶去的台灣茶來泡。現場觀眾除了可觀賞學習惠敏的茶道外,也可看品飲師判斷選擇出最棒的水源。

「我也在一旁盲飲練習,沒想到我選出來的最佳水、跟品飲師選出來的竟是一樣的!」可見惠敏對水質的敏感度不輸給專業品飲師。透過這樣的活動,讓台灣茶在荷蘭有推廣的機會、甚至吸引他們來台灣旅遊,可說是一舉兩得!

 

惠敏推薦的茶餐廳、茶民宿

  1. 坐看雲起時人文空間:

位於高雄阿蓮鄉大崗山的餐廳。風景很好、複合式餐廳。有提供茶席器具及多種茶款、供客人自行泡喫。

  1. 馥蘭朵烏來度假飯店:

位於烏來的溫泉飯店,餐食佳、房間視野可觀賞南勢溪畔。可帶自己的茶具在房間內與友人泡茶。

 

喝一杯茶,心事暫時擱下

 

我遇到的茶人主要有三種,一種是藝術家個性、一種是茶商型態、一種是教學型。

藝術家個性的茶人,對教學較沒耐心,頂多只跟志同道合的朋友們擺擺茶席。茶商型茶人,多以自家生產跟代理茶為主,所以學員喝到的茶款會集中在幾樣,適合偏好只喝特定茶類的人。而坊間教學型茶人,又因為較注重整體包裝、將喝茶引導成一件時尚、頂級的事。但我個人認為,喝茶應該要跟呼吸一樣自然。

惠敏正好兼具藝術感跟教學型,她不受限於茶種,只要好茶,她都推薦。

我問惠敏,是什麼原因,讓她的學員跟著她,一喝就是好幾年?

「無論心情好、心情不好,來這兒邊品茶邊清談,不能跟家人朋友聊的,趁喝茶的時候講一講……」惠敏停了一會,想了一下說:「或許無法馬上解決解決問題,但,其實很多事都無解,當你看著壺口滾動的著水氣飄渺、當你看著茶則上揉著一球一球、泛著光澤的茶葉、把它投入熱水中看著它靜靜的伸展……你會回到當下的片刻。」

她說,喝杯茶,打開五感、體驗當下,從原先的困境暫時跳脫,擱一下,再回去用不同角度審視問題。也許透過這樣一個轉折,心中產生了新的答案也說不定。


教學型茶人這一行

 

Point 1 > 教學型茶人的特質

 

惠敏認為教學型茶人,在身心靈方面都需保持在健康強壯的狀態,同時也要具備下列兩個特質。

1 對茶有獨特理解:

茶人要懂得挑適合個人體性的好茶。惠敏說可以從是非題及選擇題來看待。是非題是指,茶的生產過程必須對土地友善、對人體沒有負擔。選擇題則是,自己喜歡喝什麼茶都行,你很有可能冬天想喝紅茶、夏天想喝烏龍,那都是來自身體的訊息。

2 要能與人互動:茶的偏好與評斷,有時是蠻主觀的。茶人要謙和,就算有人表述他對茶懂得更多、更專業,也許不甚認同,但也要能理解對方的論點、並提供成熟理性的對談。

 

Point 2 > 茶人惠敏的經營策略

 

惠敏的茶道學員非常固定,每隔一、兩個月就會預約喝茶,在我看來,學員們不只是喝茶,更像是找一位「無利害關係」的茶人或朋友,聊聊天、分享生活的點滴。

1 創造舊茶友高黏著率

由於茶道課程就惠敏一人經營,不以大量開發新客戶為目標,持續經營老茶友(老顧客),定期一會,老茶友再帶新茶友,以口碑創造微成長、高黏著效果。

2 茶湯剖析+茶時間,創造自我覺察

茶課以茶為媒介,導引出辨識生活質地的能力,以及閒談、靜心、紓緩的場域和心境,閒聊中帶進茶湯特質與韻味解析。一堂課會泡三到四種茶湯,首泡由她示範,接下來由學員練習泡茶技巧,不要求姿勢正確,而是自然流暢。

3 移動式品茶課,創造延伸服務

愛喝茶的人、通常也喜歡美景、旅遊、話家常。是故常有茶友與惠敏相約在風景區、飯店等茶課程。也曾有北歐台商因思念凍頂烏龍茶的臺灣味,而支付機票及飯店費用,只為跟惠敏喝上一席茶。此類出差預約邀請,收費會以日數來算。同時為了安全起見,若在飯店等私密場所,僅接女性茶友委託。

 

INFO.
趙惠敏
茶道年資11年,曾任罐子茶書館茶道講師、藝文表演活動策展人、私人會所茶道講師。藝廊、拍賣公司VIP茶會事茶人、台北書院四季茶會事茶人、寶茶堂特約茶藝授課老師。

 


●本文授權轉載自《在家CEO,賺進後半輩子從家開始:30、40、50世代,找出陪自己到老的工作與收入》一書/作者:林黛玲/原點出版

作者簡介:
林黛羚

生活場域的觀念生產者。以實際對話的採訪形式,觀察探討關於生活及住的一切,並以自己擅長的方式持續傳遞正向價值。至今著有《後半輩子最想住的家》、《從斷捨離開始,打造你的新家感!》、《想住一輩子的家》、《這輩子一定要當一次農夫》、《會說故事的空間》、《老屋綠改造》、《樂在原木生活》、《改造老房子》……等書。


【東京日本橋】以茶論美,中川政七商店茶道文化新品牌「茶論」東京初登場

【東京】京都時尚茶館「伊右衛門SALON」東京首間店面 進駐澀谷HIKARIE盛大開幕

日本象印與TENT設計師合作推出生活道具新提案,家電系列「STAN.」小家庭的時尚好幫手

延伸閱讀